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行业新闻:
·海南省人民政府 · 商务部投资促进局 · 中国投资指南 · 国家级开发区 English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这里是第一场图片

    这里是第一张图片这里是第一张图片

  • 这里是第二张图片

    这里是第二张图片这里是第二张图片

  • 这里是第三张图片

    这里是第三张图片这里是第三张图片

  • 这里是第一场图片

    这里是第四张图片这里是第四张图片

< >
宏观经济 国际旅游岛 发展规划 市县经济 投资世界 投资统计 项目设计
政策法规 展会论坛 政府项目 项目申报 重点项目 经典投资 项目推介
百强企业 龙头企业 中小企业 行业精英 产业园区 产业合作 招商引资
名牌产品 驰名商标 产品营销 商品流通 贸易促进 市场建设 产品展厅
金融担保 股票证券 基金债券 风险私募 并购直投 公司上市 股权融资
航天生物 能源制造 医药食品 工业信息 农林牧渔 文卫体教 研发合作
高球飞行 邮轮游艇 房车摩艇 游船钓船 保健美容 艺术家具 供求信息
城市综合 工业仓储 居住地产 商业地产 养生度假 农庄温泉 开发销售
景点景区 乡镇名品 雨林湿地 江湖海岸 温泉矿泉 酒店餐饮 资金投向
一站服务 选址立项 报建办证 工程建设 招标投标 盘活资产 项目合作
海口 三亚 三沙 洋浦 琼海 儋州 澄迈 文昌 五指山 临高 定安 昌江 琼中 屯昌 陵水 东方 保亭 乐东 万宁 农垦 白沙县
 科技投资
 
 
 
 
 
 
 
  高级检索
站内搜索:
选择栏目:
  会员企业
  热点资讯
  国家级开发区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科技投资>>农林牧渔>>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海南黑山羊(东山羊)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
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海南黑山羊(东山羊)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

海南投资指南网 发布时间:2014-10-21 12:22:05 来源: 编辑:

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海南黑山羊(东山羊)

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的通知

 

琼农字〔2014119

 

各市、县、自治县畜牧兽医局,海口市农业局:

  为贯彻《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要求,建设海南省黑山羊(东山羊)产业体系,满足3000万游客和全省居民的消费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无疫区建设成果,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省农业厅制定《海南黑山羊(东山羊)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7年)》,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海南省农业厅

                                 2014年9月24

 

 

 

 

海南黑山羊(东山羊)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17年)

  

  全国牛羊肉生产和供应出现持续紧张的局面,农区生产数量下降,牧区出栏率、商品率难以提高。为贯彻《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具体要求,建设海南省黑山羊(东山羊,下省略)产业体系,满足3000万游客和全省居民的消费需要,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无疫区建设成果,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14-2017年,规划建设期为4年。以省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山羊存、出栏数据为规划基础数据。

    一、海南省黑山羊生产现状

(一)现状

    近年来,我省羊肉产量稳中有升,规模化养殖逐步提高,优势区域逐渐形成。

    总产量稳中有升。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羊肉生产快速发展。肉羊年出栏量由1980年的5.71万只增加到2013年的 79.1万只,增长约14倍。其中,2003年海南省羊的饲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连续三年饲养量都在180万只以上。但2007年以来受国家出台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影响,猪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上升,羊肉所占比重有所回落,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由1980年的1.58%下降到2013年的1.28%

  规模化生产比重逐步提高。近年来,规模化养殖推广力度不断加大,提高了肉羊出栏率。2013年,全省肉羊年出栏100只以上规模出栏量为11.81万只,占全省出栏量15%,比2006年增加0.8万只,增长7.2%

  优势区域逐渐形成。我省肉羊生产主要集中在儋州、乐东、澄迈、东方、临高、昌江等西部6市县和海口、万宁、琼海等东部6市县,2013年我省东、西部山羊年出栏量占全省87%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省黑山羊产业国家和地方政府没有安排资金投入和系统化产业建设,生产、经营、管理处于原始的自然状态,发展缓慢,问题突出。

  黑山羊近亲繁殖普遍,品种提纯复壮工作滞后。农民传统的养羊技术导致近亲繁殖普遍,配种和选育基本只限定在一个乡镇的范围内,导致品种退化。需要扩大良种公羊的供应范围,建立母羊的选育标准,在育肥场基础上扩大选育面,预防优秀健壮母羊被屠宰。

  圈舍简陋,疫病问题突出。农民养羊圈舍十分简陋,不利于通风和粪污收集利用,圈舍内堆积的羊粪发酵后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严重损害羊的健康,不仅降低羊的生长速度,而且导致疫病问题突出,亟需推广标准化的羊舍改造,提高饲养健康水平。

  种草养羊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传统放牧方式亟需改变。由于前几年橡胶、槟榔等效益高,林地面积急剧扩大,加之我省生态保护政策的加强,适合黑山羊传统放牧的区域严重缩小,传统放牧的饲养方式已经没有发展空间,这也是近年来我省养羊萎缩的原因之一。而种草养羊的技术没有得到重视和普及,限制着养羊的发展。我省是适合种草养羊的,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奠定饲草基础。

  专业化的育肥羊场严重缺乏,肉羊出栏体重小,农民卖羊难、经营者收购难。母羊的饲养和羔羊的育肥技术差别很大,由于没有重视育肥羊场建设,推广组群分类饲养,导致农民母、子羊混养,羔羊78个月出栏重仅有20公斤,较同期专业育肥出栏30公斤体重小10公斤。由于缺乏育肥场,在农户饲养和餐饮市场之间没有桥梁,肉羊分布在千家万户,收购成本高,农民出售难,经营者收购难,导致一些经营者依靠从岛外活羊交易市场收购引入活羊,削弱了农民养羊效益,同时带来了疫病风险,也不利于无疫区建设和黑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黑山羊的产业体系不完善。发展我省黑山羊,绝不是增加一些饲养数量这么简单,需要重新构建产业体系,包括繁育体系: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商品生产场。生产体系:农民饲养母羊(40万只)→生产羔羊集中育肥(育肥场)→良种选育场(供应母羊)→种公羊生产场(供应公羊)。技术保障体系:种草→精料补充料生产→标准化圈舍改造→免疫和防疫等,建立岗位专家和试验站,加强黑山羊饲养技术研究。但是,目前全省缺少良种繁育体系,生产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也不健全,不能有效保障海南黑山羊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实施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羊肉价格持续上涨,市场空间大

    海南黑山羊消费需求量大,生产一直供不应求,仅在本省市场年需求量约141万只,缺口约62万只,山羊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优势。受人们消费需求影响,羊肉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据行业价格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带骨羊肉平均价格为70.06/公斤,2013年带骨羊肉平均价格为81.58/公斤,同比增加11.52/公斤,上涨16.4%20141-5月带骨羊肉平均价格87.77/公斤,比201212月上涨8%

    “十一五”以来,我国羊肉消费需求增长较快。2010年,我国人均羊肉占有量仅3.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0%,我省人均消费羊肉1.19公斤,比全国人均水平低1.82公斤。

    随着羊肉消费的快速增长及健康消费理念的逐步深入,海南羊肉消费结构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羊肉价格将以持续上升为主要趋势,羊肉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这为海南黑山羊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二)品牌和资源优势突出,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我省黑山羊有广泛的饲养基础,2013年黑山羊存栏68.3万只,出栏79.1万只,有基础能繁母羊40万只,是一个年养殖产值近12.7亿元的重要产业。发展海南黑山羊有东山羊的品牌可以利用,东山羊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是广大游客必定品尝的特色佳肴,且餐饮加工手法多样,深受游客喜爱,增值空间大。我省有良好的饲草资源,可以大力推广种草养羊,以象草为例,在内陆年亩产4万斤,在海南省年亩产可达10万斤以上,可饲养25只母羊或50只育肥羊,使年亩产值达到10万元。我省可大力发展林下半舍饲圈养,林下最高温度在25左右,特别适合黑山羊养殖,我省有1000多万亩橡胶林、槟榔等,如果用1%的面积即10万亩用来发展养羊,就可多发展100万只羊,发展空间巨大。农民7个月左右饲养1只黑山羊,价值达2000元,效益达1000元以上,增收效果显著,发展潜力较大。

    (三)发展特色养殖业,亟需建设黑山羊产业化生产体系

    我省为了满足广大游客的消费需求,把资源优势转变为商品优势,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畜牧业应向特色养殖的方向发展。当前,我省生猪、禽蛋的产业化已经完成,文昌鸡、白莲鹅的产业化基础已经建立,而黑山羊的产业化生产体系差距巨大,尚处于原始、分散状态,没有进行系统的规范和建设,生产效率低下,先进的科学技术没有推广应用,生产经营体系落后,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原始落后的生产水平矛盾突出。随着玉米——豆粕饲料价格的上涨,加大非玉米——豆粕型畜牧业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是未来我省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发展海南黑山羊,建设海南黑山羊产业化生产体系,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示范效益,刻不容缓。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海南“四大名菜”之一——海南东山羊品牌为抓手,以满足国际旅游岛中外游客和本岛供应需求,促进农民持续增加收入为目标,推行“草当粮种,羊当猪养”的舍饲技术,完成黑山羊生产体系建设为指导思想,坚持立足省内实现基本自给,以市场为导向,以转变生产方式为主线,以政策扶持为引导,着力提高良种化水平,稳定增加基础母畜;着力优化区域布局,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育肥养殖;着力完善技术服务、种草养羊、圈舍改造、疫病防控,全面提升生产能力;着力加强产销衔接,积极促进产业化经营,确保省内羊肉消费基本自给和有效供给。

    (二)基本原则

    产业带动,提质增效。培育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的养殖加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育肥,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提高黑山羊生产的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提升养殖效益,规范饲养技术,严格投入品和屠宰加工监管,确保羊肉质量安全。

    优化布局,突出重点。综合考虑区域资源优势和羊肉生产基础,科学规划黑山羊生产布局。加强重点区域生产能力建设,增强羊肉产品市场供给能力。统筹其他区域生产发展,落实市县政府责任,提高羊肉自给率,满足当地消费需求。

    科技支撑,主攻单产。以提高黑山羊个体生产性能为核心,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增强良种培育能力,研究推广先进适用饲养技术和养殖模式,稳步提升黑山羊生产水平。

    转变方式,提升能力。转变肉羊生产方式,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提高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快完善良种繁育体系、饲草料供应保障体系、生产技术服务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增强黑山羊综合生产能力。

    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引导资金、技术、人才进入肉羊产业,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以东西部市县为重点,兼顾中部市县,强化政策扶持和宏观调控,抓好行业管理和服务,推动肉羊产业健康发展。

(三)规划目标

全省肉羊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大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羊肉生产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至2017年,全省黑山羊年出栏量137.1万只,比2013年增加58万只,年均增长18%。其中,2014年预计增加出栏8万只,2015年预计增加出栏14万只,2016年增加18万只,2017年增加18万只。全省黑山羊出栏率达到150%以上;肉羊年出栏200只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50%以上。

    四、技术路线

(一)培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良种是黑山羊生产发展的基础。立足省内地方品种资源,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为主攻方向,加强纯种选育和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杂交改良,重点培育一批生长繁殖效率高、适应性强、育肥性能好的黑山羊新品种。加大黑山羊种公羊推广力度,提高基础母畜性能。推行基础母畜舍饲,选留优质母畜,确定合理的母畜淘汰期限,优化畜群结构。推广母羊产前产后补饲、同期发情和羔羊早期断奶、科学饲喂等技术,提高两年三胎成功率和羔羊成活率,增加母羊数量和羔羊供应。

    (二)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

  规模养殖场是稳定黑山羊生产的重要力量。坚持农牧结合,发展黑山羊适度规模养殖。通过政策扶持,改善发展规模养殖所需的栏舍等设施设备条件,促进农户走规模养殖发展道路,逐步提高规模养殖比重。结合市县特点,总结推广不同市县不同饲养阶段肉羊饲养模式。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家庭羊场和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等生产模式,推进产业化经营。

(三)推广普及先进实用技术

  以推行“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为重点,提高黑山羊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广优质牧草和农作物秸秆利用技术,科学优化羊饲草料结构,提高饲草料利用水平。因地制宜推广黑山羊高床舍饲、全混合日粮饲喂、羔羊早期补饲与适时出栏等技术,提高饲养效率和效益。

(四)加强疫病防控和防灾能力建设

  强化羊布病,口蹄疫、胸膜肺炎、羊痘、小反刍兽疫等疫病的防控,加大投入力度,加强能繁母羊棚舍通风防暑降温、防灾饲草储备等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疫病和自然灾害对生产造成的损失。

  (五)推行生态种养循环利用模式

  畜禽废弃物污染治理要坚持源头控制、资源化利用、末端治理的原则,通过选择优良品种、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强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改善畜舍结构和通风降温工艺、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粪便以肥料化,污水以能源化、无害化为主要利用和处理手段。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根据农林地消纳量确定养殖规模。根据我省实际和黑山羊养殖特点,推荐使用储存还田和能源生态模式。实现养殖企业“近零排放”的污染治理要求,促进养殖业从“一元”生产结构(畜产品)向“三元”生产结构(畜产品、清洁能源、有机肥)的转变。

五、区域布局

    综合考虑各市县饲草料资源禀赋、生产基础、屠宰加工和区位优势等条件,重点加强西部市县,稳妥推进东部市县,适当兼顾中部市县。

    (一)西部6市县

西部6市县是我省羊肉的主产区。2013年肉羊年出栏量35.6万只,占全省的45 %。主要制约因素是,基础设施较差,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常年饲草料供给不平衡,良种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专业化、规模化集中育肥发展滞后,防灾抗灾能力弱。

    从该区域的发展重点看,要严格实行草畜平衡制度,加快地方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提高,加强棚圈等饲养设施的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人工种草,加强饲草料储备和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母羊饲养和羔羊当年出栏。推广舍饲圈养、场繁农育,提高母羊繁殖性能和育肥羊单产水平。加快新品种培育和养殖方式转变,推广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精饲料补饲增产等配套技术,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育肥,提高出栏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

    该区域要提高肉羊生产效率,为增强供给能力发挥主导作用。到2017年,肉羊生产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增加人工饲草料基地6900亩。到2017年,年出栏量增加58万只,年新增出栏量22.4万只,占全省年出栏量42%。肉羊规模养殖比重由2013年的14%提高到2017年的50%

    (二)东部6市县

    东部6市县是我省传统的肉羊产区,年出栏量32.9万只,占全省42 %。养殖模式以放养为主,紧邻省内大中城市,运销便捷。主要制约因素是,地方品种选育程度低,规模养殖发展滞后。

    该区域发展重点是加大地方优良品种保护与利用,推行适度规模舍饲养殖,推广母羊高效繁殖、日粮补喂、羔羊育肥等技术,大力开展商品羊杂交配套生产。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降低饲养成本,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高生产能力。鼓励发展“公司+基地”、“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产业化经营模式,做大优质“东山羊”品牌。

     该区域重点要满足周边城镇消费需求。到2017年,年出栏量58万只,年新增出栏量25.1万只,占全省年出栏量42 %。规模养殖比例由2013年的16%提高到2017年的50%。主要任务是加快草山草坡改良,新增牧草种植面积7800亩,加大圈养设施改造力度,推行适度规模高床舍饲圈养,提高规模化程度,满足当地居民羊肉消费需求。

     (三)中部重点市县

     该区域2013年出栏肉羊10.7万只,占全省年出栏量14%。要充分利用林地周边的荒地养羊,主要支持定安、屯昌、保亭、白沙等区域的有养羊习惯的农户发展规模化养殖,推行高床舍养和放养相结合,提高产业化水平。到2017年,年出栏量21.2万只,年新增出栏量10.5万只,新增牧草3300亩,占全省年出栏量的16%

    六、重点任务

    (一)加强良种繁育与推广

    组织开展品种登记、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和疫病监测等基础工作。加强黑山羊原种场、扩繁场建设,增强良种供应能力。加强黑山羊品种的保护和利用,适当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推动产学研结合,改良和培育一批黑山羊新品种。实施肉羊良种补贴,完善基层技术推广体系,加快推广肉羊优秀种公羊,有计划地组织杂交改良工作,提高黑山羊良种化水平。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作用,加强地方资源优良基因挖掘、先进育种技术等技术研发,改善科研条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在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成立种草养羊专家组,建立种公羊系谱管理系统,负责具体技术指导和培训、课题攻关、项目评估、验收总结。

  (二)加强羊疫病防控

  坚持生产发展和防疫保护并重的方针,加强肉羊疫病防控。实施肉羊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治计划;开展免疫抑制与免疫失败控制技术、多病原混合感染与协同致病控制技术研究,建立疫苗免疫质量评价体系,加大疫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力度,完善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机制。大力实施布病防治计划。

  开展种羊场疫病监测净化工作,加强种羊场防疫设施和制度建设,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实施肉羊外来动物疫病风险防范策略,加强羊外来动物疫病监测,强化相关防控技术研究,防止外来动物疫病传入。在省动物疫控中心成立一个羊病指导组,建设一个羊病专业实验室,加强疫病监测和流行规律研究,确定程序免疫规范(羊布病净化,口蹄疫、胸膜肺炎、羊痘、小反刍兽疫、三联四防苗免疫)。

    (三)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科学规划规模养殖结构和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效益。大力推行集中育肥的有效模式,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农牧结合生态养殖,促进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和畜牧业转型示范工程,支持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和专业合作组织基础设施改造,提高设施化和集约化水平。优先支持建设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畜存栏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养殖场建设,增加基础母畜存栏量。优化母畜畜群结构,及时淘汰低产母畜、老龄母畜。引导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挥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周边广大养殖场户转变养殖方式,提高整体生产水平。

    (四)合理开发饲草料资源

    积极发展黑山羊饲草料种植,鼓励扩大人工种草面积,增加青绿饲料生产,加强青贮饲料设施建设,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效率,扩大羊肉生产饲料来源。实施牧草良种补贴、秸秆养畜示范等工程项目,增强饲草料生产供应能力,提高饲草料科学利用水平,重点加强饲料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安全生态环保饲料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加强防灾饲草储备设施等建设,缓解肉羊饲草料供应不足、牲畜死亡率增加的问题。

    (五)积极促进产业化经营

    做大做强肉羊龙头企业,改善屠宰加工、品质检验设施装备条件,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开发特色黑山羊肉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肉羊屠宰加工行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扶持家庭牧场和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肉羊养殖组织化程度。引导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生产基地,通过订单收购、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场户或专业合作组织结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建立和规范基层黑山羊活体交易市场,加强羊肉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等市场流通设施建设,鼓励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等流通企业与屠宰加工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提升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促进养殖、屠宰加工、流通等各环节利益合理分配,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七、重点项目

    (一)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

  规划期内,建设1000个年出栏200只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每年规划建设250个,栏舍面积30万平方米。政府补贴资金主要用于规模养殖场圈舍、粪污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标准化改造,优先支持建设一批采取自繁自养模式、能繁母羊存栏达到一定标准的规模养殖场建设。

(二)种羊场建设

  为实现海南黑山羊纯种肉羊纯繁,适当引入外血杂交改良利用,稳定推进百万海南黑山羊产业化生产。按照“原种场+繁育场+商品场”良种繁育体系模式进行种羊场建设。同时,根据品种选育标准,可从育肥场中把抗病力强、生长速度快、发育良好、符合种用标准的母羊进行选育。规划期内,计划建设海南黑山羊原种场3个,建设努比亚父系原种场1个,建设存栏500只以上的种羊繁殖规模场50个。其中,西部市县计划建设20个,东部市县计划建设25个,中部市县计划建设5个。扩大选育面,提纯复壮黑山羊。推广黑山羊人工授精技术,建立种公羊遗传系谱,杜绝近亲交配,提高抗病力、繁殖力和生长速度。

    按照“基础母羊定主体,新增母羊定资金”的原则,制定扶持种羊场建设的标准和办法。政府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改扩建圈舍、粪污处理、种畜生产性能测定和疫病净化等设施设备建设和购置。同时,对养殖场(户)购买种公羊给予价格补贴。

(三)饲草料基地建设

    规划期内,按新建栏舍50平方米配套种植牧草1亩测算,需配套种植牧草1.8万亩,每年规划种植牧草面积6000亩。实行牧草良种和收割、粉碎加工设备补贴。因地制宜制建设一批饲草料加工基地。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计划建设12座年产5万吨以上的羊专用饲料厂。生产黑山羊精料补充料(哺乳羔羊、青年生长羊、育肥羊、妊娠母羊、哺乳母羊)、营养舔砖和干草供应,形成青草(含水量大,相当于粥)+干草(米饭、馒头)+精料补充料(肉)、舔砖(矿物质)的饲料营养体系。以龙头企业和示范合作社为依托,以造知名品牌为抓手,加强种草养羊和羊专用饲料喂养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推动我省黑山羊养殖方式转变,提升养殖集约化水平和规模化效益。

    七、资金测算

    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构建政府投资为引导、企业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发展黑山羊产业,确保规划实施取得明显成效。纳入本规划资金测算范围的项目仅包括肉羊规模养殖场建设、良种场建设和饲草基地建设。初步测算规划期总计需要资金约11亿元。其中,需要安排财政投资3.6亿元,主要用于舍饲棚圈建设、肉羊良种补贴和饲草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补贴。

    (一)规模养殖场建设

    重点支持建设年出栏200只以上的黑山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规划建设期四年,共需中央及省级财政预算内投资2.7亿元。按年度实施规模和资金可能安排。

    (二)良种场建设

    重点支持建设基础母羊存栏500只以上的种羊场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期四年,共需中央及省级财政投资5000万元。根据年度实施规模和资金可能安排。

  (三)饲草基地建设

     重点支持规模草场和饲料厂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对采购优良牧草种子、铡草机和养羊户购买山羊浓缩料、营养舔砖,实行政府财政补贴30%(以免费赠料方式补贴)。规划建设期四年,需中央及省级财政投资4000万元,根据年度实施规模和资金可能安排。

    八、效益分析与环境影响评价

    (一)社会效益

  有利于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规划实施后,以打造“东山羊”品牌为抓手,羊肉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迅速增强,增加市场供应,丰富“菜篮子”产品,满足3000万游客和城乡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有利于提高我省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营养水平,增强体质。

    有利于转变肉羊生产方式。规划实施后,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加强,高效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技术得到推广,标准化、规模化、良种化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肉羊生产由传统粗放式向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为发展现代畜牧业奠定坚实基础。

    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规划实施后,羊肉产量增加,有利于保障城乡居民羊肉市场供应,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带动农民增收,促进社会稳定。

     (二)经济效益

    通过规划实施,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良种良法,提升肉羊的胴体重水平,提高羊肉产量,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规划期内,羊肉产量年均增长16%,年均可增加产值约3.84亿元,到2017年比2013年累计可增加产值15.36亿元,全省农民人均增加收入300元。与此同时,随着专业合作社发展和产业化经营推进,肉羊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益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农牧民收入。

  此外,通过规划实施,规模化养殖场、屠宰加工厂等建设将加快,有利于进一步增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渠道,促进富余劳力就业和农村劳力就地转移;有利于带动建筑业、设备生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带来良好的间接经济效益。

    (三)生态效益

    有利于促进农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规划的实施,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的饲料化利用,通过“过腹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及废弃带来的环境污染,而且可以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有利于促进草地改良。通过规划实施,草山草坡开发利用力度加大,有利于改良草山草坡,避免开荒种地破坏生态。同时,推广“池塘边、沟渠边、路边、田边”等四边地种草,提高植被覆盖密度,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把放牧饲养方式转变为舍饲后,也减轻对环境资源的损害程度。

    有利于羊废弃物的集中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划合理布局羊养殖规模,农户散养比例逐步下降,减少了因散养带来的农村面源污染。规划推行标准化生产,支持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改造,加大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有利于羊粪污的集中处理。同时,大力推进种养结合,推动粪污还田利用,实现了粪污资源化利用,为种植业提供了有机肥源,有利于减少化肥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四)环境影响评价

    黑山羊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通过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可以降低影响程度。

    规模养殖粪污的局部富集将造成环境压力。规划实施大力鼓励黑山羊的规模化养殖,尤其是随着黑山羊产业的持续发展,可能出现局部地区养殖量的大幅增长,造成区域内养殖粪污的局部富集,使生态环境的局部压力加大。应充分考虑各地环境状况,充分考虑当地土地消纳能力,注重不断优化黑山羊养殖的区域布局,提倡种养平衡模式,不在环境敏感区发展规模化养殖场,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项目应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环境保护“三同时”要求。此外,通过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模式,加强粪污无害化处理,促进养殖粪污的就近、就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实现黑山羊养殖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工饲草基地建设不当将加剧草地生态退化。人工饲草基地开发会造成地表土壤裸露、疏松,遇强降雨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人工饲草生长过程中会耗用大量生态用水。应选种多年生牧草,减少草地耕翻和扰动,对拟利用的水源进行水平衡分析,合理确定人工饲草基地建设规模。

    病害畜只处理不当将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黑山羊的养殖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病害或死淘畜只,作为细菌、病毒的重要携带者,若控制不利,病原体会通过水、空气、直接接触等途径感染畜群甚至人体。应加强羊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的防治,进一步完善病害畜只的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机制,保障畜群和人体的健康和安全。

    九、保障措施

    (一)强化科技支撑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开展联合集中攻关,开展以我省地方品种资源为基础的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为核心的动物营养技术研究、以非粮资源为重点的饲草资源利用研究等,加强人畜共患疫病防控技术、安全高效疫苗及诊断试剂推广应用,加快提高肉羊产业科技水平。

    (二)加强技术推广服务

    不断提升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能力,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涉农企业和科研教学单位开展技术推广服务,鼓励科技示范场和养殖大户开展技术示范,加快推广优质饲草生产、舍饲半舍饲、品种改良、疫病防控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强养殖户技术培训,提高养殖者生产技术水平。加强肉羊疫病防控,落实疫情报告等重大疫病免疫、检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等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结核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

    (三)完善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

    实施良种补贴、饲草料生产和养殖机械购置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结合“菜篮子”生产扶持等项目,加大对黑山羊生产大县支持力度,特别是加强对基础母畜饲养的支持。金融机构要根据黑山羊生产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利率和期限,简化贷款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对黑山羊产业的信贷支持。探索建立黑山羊保险制度,降低养殖风险。在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同时,切实落实养殖业用地政策,安排荒山、荒地等用于肉羊养殖场和饲草基地建设。积极发挥公共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养殖和屠宰加工业,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为黑山羊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四)严格质量安全监管

    严格执行饲料生产企业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加强饲料中羊源性成分监测,严厉打击在黑山羊养殖和饲料生产环节违法使用“瘦肉精”等违禁添加物的行为。加强羊用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严格落实休药期制度和用药记录制度,严厉打击违规用药行为,加大兽药残留检测力度。落实养殖场(户)、屠宰加工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健全内部管控制度,切实保障羊产品质量安全。

    (五)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化利用

    坚持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因地制宜发展黑山羊适度规模养殖,科学确定养殖密度和养殖场规模,防止养殖密度和单场规模过大超出环境承载能力。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充分论证项目对土壤、水体等环境的影响,严格落实环保设施与项目同时设计、同时开工、同时运营的“三同时”制度。强化环境保护执法,依法加强监督检查,特别是加强对超大规模养殖场的监督检查,确保废弃物处理及排放符合法律规定。加强养殖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推广科学的饲养方式和废弃物处理工艺,鼓励利用粪污生产有机肥等。

    (六)抓好羊肉市场调控

    加强羊肉供求、价格、销售量等市场信息监测,健全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引导各地和企业搞好产销衔接。加强羊肉市场监管,严厉打击串谋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七)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自职能作用,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畜牧兽医部门负责指导黑山羊良种繁育、品种改良、饲草料生产和疫病防控等工作,加强生产监测体系建设,密切关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规划实施中期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阶段性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规划。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财政补贴项目实施管理、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等。科教部门负责改善肉羊有关研发单位科技创新条件,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职能范围加强对羊肉生产的支持力度。

    (八)落实属地责任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菜篮子”产品生产市长负责制的要求,各市县政府要制定羊肉生产发展方案,统筹考虑资源、环境、疫病防控等因素,优化肉羊生产布局,合理控制养殖数量,明确重点任务和目标。建立和完善羊肉储备制度,适时储备和投放,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场价格。

相关新闻:
· 中国农科院等三方在琼共建国际育种中心 助力海南打造国际育种研究和成果转化中心2022-7-23
· 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 三亚将建世界野生稻种质资源圃2021-10-25
· 今年我省计划种植早稻187万亩2020-3-24
· 农业农村部:首届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合作论坛在博鳌举办2018-9-12
· 两部委规划建设海南岛等10大沿海渔港群 支持海南建设中心渔港5座2018-5-4
·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王利生: 促海洋经济发展 护海洋生态环境 强海洋基础设施2018-3-21
· 南繁水稻品种权首次在三亚交易2017-4-21
· 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7方面重点任务2015-8-10
中国政府网
国家发改委
国家住建部
国土资源部
科学技术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农业部
国家铁道部
国家商务部
新华通讯社
新华通讯社
中央电视台
人民日报社
中国新闻社
中国建设报
中国环境报
中国能源报
中国旅游报
中国煤炭报
中国信息报
经济日报社
人民铁道报
南方日报社
人民政协报
中国改革报
中国石油报
中国冶金报
中国石化报
中国交通报
东方电视台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版权所有 海南省投资指南网 Copyright @2012-2013 All Servered.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国贸路国贸大厦A座1305室 电话:15289878589 EMAIL:2323754408@qq.com
备案编号:琼ICP备11000544 技术支持:海南慧创网络